从资金面来看,多只电力概念股近日获北向资金重点加仓。截至6月21日,以近5日数据统计,累计共有16股获1000万元以上增持。具体个股来看,长江电力获近2亿元资金加仓,三峡能源、国投电力、天富能源、永泰能源、浙能电力等股也获北向重点增持。若以增持市值增幅统计,华银电力、陕西能源、聆达股份、东旭蓝天、天富能源等股则获北向资金近日重点关注。
近期,国家能源局发布用电量数据,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2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今年1至5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353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目前,国内用电量仍保持较高增速,叠加夏季用电高峰影响,作为“压舱石”的火电托底作用或将继续凸显。此外,国家发改委近日也表示,促进各类发电机组应发尽发,确保高峰时段火电出力水平好于常年。
国标将自动驾驶系统划分6级。目前L0-L2级自动驾驶已经普适在大部分车辆上。智能驾驶由低等级(L0-L2)向高等级(L4)迭代,L3是自动驾驶的分水岭。根据佐思汽研数据显示,截止至2022年1-4月,L2+级自动驾驶系统配置量同比增长118.4%,汽车数量达到57.4万辆,装配率达到21.9%。此外,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统计,预计到2030年国内L3级及以下自动驾驶车辆渗透率将达到70%。
城市NOA是自动驾驶门槛。NOA全称NavigateonAutopilot,译作导航辅助驾驶,也会被部分厂商称为高阶智能驾驶。NOA属于L3级的智能驾驶功能,是低级别智能驾驶ACC、LCC、ALC等功能的叠加。
在2024年最后3个月,总规模超千亿的银行系资金以迅猛姿势闯进了低迷已久的股权投资市场。
今年9月24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给银行系资金入市打开了“大门”,不仅将试点城市范围从上海扩大至北京、深圳、杭州等18个城市,还放宽了股权投资金额、比例限制。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9.24”至今,以上18个城市都先后宣布与五大行AIC(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签约,意向签约基金总规模超过3300亿元。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1月末,五大行AIC作为普通合伙人LP,累计认缴出资股权投资基金超过2900亿元。这意味着,“9.24”之后签约的意向基金如能按期落地,银行系资本的股权投资规模将翻一番。
银行系资本进入了“爆发”元年。
杭州、武汉领跑
此次银行系资金入市的关键桥梁是AIC机构,即指主要从事银行债权转股权及配套支持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2017年,我国成立了“五大”AIC,分别为工银、农银、中银、建信、交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分属为工、农、中、建、交五个国有大行。
五大行AIC成立的初衷是为解决银行不良资产和企业杠杆率较高的问题,以往主要从事以债转股为目的股权投资业务,直到2021年才正式进入风险投资领域。
当时,原银保监会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指导意见》,鼓励AIC在业务范围内,在上海依法依规试点开展不以债转股为目的的科技企业股权投资业务。
9月24日的《通知》落地,被业内普遍认为是给了银行系资本真正的“开闸”信号。3个月时间,以“稳健”风格见长的五大行AIC机构就签约了超过3300亿规模的意向基金。其凶猛姿态让不少敏锐的机构嗅到了潜在机会,已经有活跃的硬科技VC负责人对《科创板日报》表示,AIC基金接下来很可能成为“科技金融”的重要支撑,银行这样的长线资金与硬科技“投早、投小、投长”是契合的,千亿级资金入市之后的放大效应不可小觑。
此次被纳入试点的十八个城市正是这批千亿级资金竞技的主舞台,且目前已经出现了梯队的分化。具体来看,杭州以900亿元规模断档领跑,且杭州还是首个与五大AIC实现全面合作的城市。
紧随其后的是武汉,武汉的江城基金、武汉高科、武汉产投集团、长江产投集团等与四家AIC机构成立了6只AIC股权投资基金,总额达到550亿元。
苏州、深圳、天津、南京则是第三档,意向签约的基金规模分别为400亿、320亿、300亿、300亿。
北京、合肥、长沙、广州、厦门的AIC签约基金规模都在百亿左右。
至此,18个扩点城市中有11个AIC基金签约规模在百亿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各地的AIC基金普遍采取了银行系资本和本地国资共同出资的模式,其投资方向也有明显的地域属性,要聚焦在当地的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助力本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以杭州为例,杭州国资与工银合作的杭州工融基金中,杭州国资出资7成,工银系出资3成,将投向集成电路、数字产业、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科创方向,并已经储备了一批拟投项目。
且杭州工融基金采用双执行事务合伙人模式,基金管理人为工银资本,工银资本与杭州工融企管同时作为基金普通合伙人、执行事务合伙人。据悉,杭州工融企管由物产中大投资、杭州产投、杭州高新金投旗下公司、幸福资本共同出资设立。
资深的募资负责人对《科创板日报》表示,杭州工融企管可以看作杭州国资在这支AIC基金里的直接代言人,主要表达国资的利益诉求。
疑惑与期待
AIC基金高歌猛进的另一面,是市场对其的陌生与疑惑。
在《科创板日报》记者与多位投行、VC机构的从业者的交流中,不少人都表示对AIC基金不熟悉。即使是活跃的募资人员也表示“还没关注到这个领域”。
而在了解到是银行系资金入市之后,不止一家机构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表示,未来的卡点可能是风控。
“原来银行系资金是以债权思维做投资,更偏好后期的项目,看重企业的资产、现金流、收入情况等。早期风投的项目以前根本过不了银行系的风控系统,更不要说‘上会’了。”有从业者直言。
有了解银行的投资人士告诉《科创板日报》,“以往银行的股权投资内部风控考核是基于单个项目的。这就意味着,任何一个项目亏损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这种模式下,投资会更加谨慎。”
在前述的《通知》中,提出AIC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对股权投资试点业务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夯实风险管理基础,加强风险监测,有效防控各类风险。按照股权投资业务规律和特点,建立健全长周期、差异化的绩效考核体系。落实尽职免责要求,完善容错纠错机制。
以上多位行业人士都认为,《通知》提出了未来的方向,但仍需机构摸索出具体的执行标准,中间肯定有不少需要磨合的地方。
在疑惑之外,市场的期待聚焦在AIC基金未来释放的活水是否会流向市场化机构。
《通知》出来之后,是希望推动AIC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从原来看重资产质量转为评估企业未来的发展潜能。“这意味着,AIC基金要调整评估项目的方式,风控体系也要重新磨合,乃至内部的考核机制都需要调整来匹配新的投资模式。”一家早期投资机构从业者对《科创板日报》表示。
有机构人士就表示,目前AIC基金做“投早、投小、投科技”是刚开始起步,各方的诉求还在磨合,接下来可能会邀请更多的机构参与到这个体系中。如果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对于市场上的项目和人来说都是新的机会。
目前,AIC机构已经开始与CVC合作。例如,今年11月,中银资产与芯联集成合作设立了产业投资基金——中鑫芯联股权投资基金。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在苏州、武汉地区签约的AIC基金,也跟当地的市场化机构有过项目沟通,邀请合作机构推荐项目,鼓励他们参与储备项目的遴选。
在苏州北京股票配资,AIC基金已经给出了10份意向投资协议(TS),其中大部分为早期项目。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配资查询网_正规查询配资平台_配资平台查询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