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股票有哪些平台
2005年成立,背靠“国家队”人保集团,是国内最早一批专业健康险公司。走得早,站得高,喊得响。对标的是民生、是健康、是保险该有的样子。
可最近这家公司,摊上了不小的事。
一边,是河南、湖北接连两张监管罚单,累计超115万元;
另一边,是“黑猫投诉”平台上的用户声讨,讲述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自动扣费长达7年,总额超5500元。
更严重的是,面对这些质疑,人保健康的回应,并没有给出太多“安心感”。
它的问题,似乎不是出在某一个销售员,也不是哪家分公司“疏忽”,而是系统性塌方:合规漏洞、销售误导、理赔争议、服务怠慢……一条条投诉背后,是信任的加速流失,是整个健康险行业亟待正视的“旧账新病”。
自动扣费7年?用户集体炸锅
“我没买它的保险,怎么就自动扣了7年?”
7月22日,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用户投诉,在“黑猫投诉”上突然热了。
一位用户称,自己在2018年通过支付宝蚂蚁保平台购买了人保健康的“好医保·长期医疗保险”。保单到期后,并没有主动续保,但从2019年起竟被系统自动续保7年,总共扣了5567.1元。
7年,无提示、无提醒、无回访。
更荒唐的是,在用户发现后尝试沟通退款时,初始仅被承诺赔偿400元,后来“谈判”升到800元,最终只退回2000元,仍不到扣款金额的四成。
没有退款方案、没有续保证据、没有合理解释——只留下一个问题在原地打转:
一个正规的央企保险公司,怎么可以用“沉默”就判定一个用户“自愿续保”?
顺着这条投诉往下翻,人保健康深圳分公司的投诉量不在少数。
截至8月4日,该公司在“黑猫投诉”上的累计投诉量为2327条,关键词集中在“自动扣费”“销售误导”“拒赔争议”“电话骚扰”“服务不到位”。
连收两张罚单,合规短板彻底暴露
就在用户集体质疑声未落的时候,监管部门也出手了。
7月3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发布行政处罚公告,人保健康河南分公司因“未按规定使用经批准或备案的保险条款;利用开展保险业务为其他机构和个人牟取不正当利益”,被罚款95万元。
高管也没能躲过去。
时任副总经理马琴,因对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警告并罚款12万元;
时任助理、副总经理王卫国,被警告并罚款8万元。
几个月前的4月,湖北监管局也开了罚单:人保健康湖北分公司因“佣金发放不真实、业务数据不真实”,被罚61万元。三名高管累计被罚14万元。
这不是一两个人的问题,是一条条链条出了问题。
前台销售用模糊广告收割客户,后台数据造假、佣金乱发……每一个环节都踩着监管红线跳舞。
当一家公司既在前台“推销式扣费”,又在后台“数据不实+佣金乱发”,那问题就不是“某一环节失控”,而是全链条溃败。
龙头光环下的隐忧:大,但不强
我们不能否认,人保健康依旧是健康险行业的“带头大哥”。
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在人身险专业健康险领域,人保健康以280.69亿元保险业务收入,占整个市场的72.63%,同比增长14.4%。净利润57亿元,也是不少同行的数倍。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人保健康的体量虽大,对整个人保集团利润的贡献却不算多;
2024年,集团总保费超5300亿元,人保财险占比超过九成;
人保健康仅贡献272亿元,占比5.06%;净利润只占集团总利润的9.86%。
也就是说,人保健康虽为“专业健康险之王”,但在集团中的地位远不如财险与寿险。
更尴尬的是:问题频出,却不是主力军。
这让人想起一个行业共识:健康险本就利薄、事繁、纠纷多,做得越大,包袱越重。
如果连人保健康这样的“国家队”选手都不能守住合规底线,那么整个行业的口碑会被一起拉下水。
说到底,健康险最怕的不是赔不起,而是信不过。
人们买健康险,买的从来不是赔付比例,也不是“广告上的承诺”,而是一份在危急时刻“不会被推诿”的保障。
如今,消费者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敏感。他们不再轻信营销话术,而是在用脚投票:哪家理赔透明、合同清晰、服务在线,他们就买哪家的单。
而人保健康,曾是他们最信赖的名字。
合规,不是选择题。是底线。是企业和客户之间最后一层信任的契约。
敬畏规则股票有哪些平台,才能保住“健康”的本名。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配资查询网_正规查询配资平台_配资平台查询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