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同城化办理股票配资,加快现代化
“撤市设区”十年来
金坛坚定不移做好
常金同城化这篇大文章
以“五大行动”为主抓手
进一步强化
五个同城“硬联通”
六个同城“软联接”
产业越来越强
创新越来越活,能级越来越高
全域旅游越来越靓,城乡融合越来越顺
全力打造“最美新城区、最强增长极”
PART.01
创新“森林”拔节生长
走进位于金坛经开区的新鸿电子,一面挂满专利和证书的荣誉墙见证着企业的创新实力。新鸿电子源于清华大学,自2015年落户金坛以来,屡屡填补行业空白。
展开剩余88%目前,企业已形成“高发射率碳纳米管”“大流强冷阴极”“多焦点分布式”三大技术优势,成为全球唯一能够大规模稳定量产碳纳米管冷阴极分布式X射线源的企业。公司总经理金鑫说,企业迎来跨越式发展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与不断完善的产业集群,在金坛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
亿晶光电是金坛本土培育的龙头光伏企业,从22年前搭建起第一条生产线,如今已形成从核心零部件至终端应用的完整生态,以持续技术突破长成行业“参天树”。公司董事长陈江明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内销与出口业务各占营收半壁江山,产品已销往全球50余个国家。
创新企业的涌现,离不开金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抓大、扶小、育新”,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正加速形成。
2024年,金坛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460家,较2015年增长超5倍。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5.49件,较2015年增长9倍。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从2015年的4家增至143家。12家企业跻身省级独角兽/潜在独角兽行列。
JIN TAN
PART.02
载体“托举”产业腾飞
得益于常金同城
金坛合成生物产业园
成为常州合成生物
“一城四园”发展格局的重要一极
金坛合成生物产业园集聚了华大集团、创健医疗等龙头企业,华大集团在金坛建成了国际领先、国内最大的高通量合成平台。
目前,金坛已集聚合成生物产业链企业35家,产值27亿元,初步形成“三中心三基地”的产业空间格局。依托“基金+基地+机构+平台”四环联动模式,以“1+5+X”产业链体系为支撑,金坛正全力创建以合成生物为核心的生命科学之城,加快打造“合成”未来产业新高地。
同样,在常金同城的机遇下,龙城金谷在全市范围“一核多点”布局,其中一点在金坛落子。2024年12月,龙城金谷金坛会客厅挂牌成立。依托入驻专业平台的生态优势,龙城金谷加快推动产业链招商、上下游聚商,助力金坛“五新产业”集群成势。
发挥创新平台乘数效应,金坛还推动“链主”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设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科技成果中试基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等高能级平台载体。华罗庚创新中心重点布局高端智能制造、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三大领域,推动高质量科研成果加速落地。
做强主题培优生态。截至目前,金坛共有各类科创载体28家,累计投入使用面积超100万平方米。拥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建成市级以上孵化器15家,其中省级2家、国家级1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加速器等1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
JIN TAN
PART.03
“科产城人”深度融合
正值毕业季,来自南京的大学生王俊凡来金坛求职,入住华科·梅香苑人才社区,该公寓位于华罗庚高新区内,周边各大厂密集。“公寓内配套齐全,可以获取各类就业创业信息,还有租房补贴,对我们应届生非常友好。”王俊凡说。
以城聚才,以才兴业
为吸引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就业创业
近年来
金坛推出“金沙英才”计划
并在常州市标准基础上适当提高
对于无自有住房的青年人才,金坛分别给予1200元/月(博士研究生/高级职称)、800元/月(硕士研究生/高级技师/副高职称)、600元/月(全日制本科生/技师/中级职称)的租房补贴,连续3年。
推动“企业需求+高校智脑”有效衔接。日前,河海大学新能源学院副院长程亚军来到中创新航技术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与先进电池研究院电解液创新实验室负责人马国华对接新型分子型电解液添加剂合作开发项目进展情况。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自启用以来,金坛加快校地融合步伐,以微笑经济创新行动为引领,构建“微笑园区、微笑平台、微笑企业”创新矩阵,通过“链主企业牵引+高校技术赋能+载体空间支撑”三向发力,加快“科产城人”深度融合。
创新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
需要因地制宜、久久为功
十年来
金坛创新体系不断健全
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面向未来,金坛仍在精心落子,弈活发展棋局:位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北侧的华罗庚科学城正紧张建设中,加快打造高新技术企业总部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
来源:常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记者:杨成武
通讯员:许耀
摄影:夏晨希
编辑:孙美
校对:史灵婕 蒋雯办理股票配资
发布于:北京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配资查询网_正规查询配资平台_配资平台查询网观点